校园动态

从《徒然草》中读懂日本“幽玄”美学

“日本文化概论”作为日语专业专升本层次的核心必修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负责人张莉老师在开课伊始即通过理论导入,系统阐释日本文化兼具开放性与主体性的双重特质这一核心论点。基于此理论框架,教师创新设计了“主题式研学+新媒体呈现”的实践教学环节: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研学小组,要求从农耕文化、社会生活、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及历史演进五大核心模块中自主选定研究主题,通过文献研读、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深度研学。各小组需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视频日志(Vlog),在课堂进行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成果展示-交叉互评-集体研讨”的三维互动模式,引导学生深化对日本文化特征的理解,培养跨文化研究能力。

本文为该课程的小组研学成果之一。小组成员:夏天、邱佳、肖洋、赵雅芹、鲁亦菲(日语2231班)

《徒然草》是由吉田兼好于镰仓时代末期至南北朝时代期间创作的随笔集,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为日本古典随笔文学的双璧。书名中的 “徒然” 意为 “无聊”,“草” 指随意杂乱的事物,可理解为 “为排解寂寥而写的杂记”。书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自然等主题的思索,常通过含蓄的表达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营造出深邃神秘的氛围。其中对樱花飘落之态、明月映照之景等自然情景的描写,能让人感受到幽玄之美。

“幽玄”作为日本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其雏形可见于平安时代的和歌理论,中世纪能乐师世阿弥的《风姿花传》中正式被确立为艺术理念。“幽玄”本质在于通过有限的形式暗示无限的意境,与禅宗公案“不立文字”的玄妙境界相通。幽玄规避直白表述,以含蓄的象征手法寄托深远哲理——飘零的樱花隐喻生命的脆弱,山间薄雾暗示世事的无常,一切具象景物都成为通往永恒真理的媒介。在表现形式上刻意保持“间”的呼吸感:能乐舞台的留白中潜藏着未言之语,水墨画的留白处充盈着无形之气。这种“不完美之美”恰似云隙流泻的月晕,以可见的残缺勾勒出不可见的完满。

《徒然草》是日本中世文学的古典随笔集,作者吉田兼好通过碎片化的叙述,深刻体现了日本独特的 “幽玄” 美学。

1. 「風も吹きあへずうつろふ、人の心の花に。」(风亦不拂,心花自零。)

作者以花谢之态隐喻人心的易变,将内心的情感波动寄托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人心的善变与生命无常的感慨。不直接倾诉悲伤或感慨,情感亦不流于外显的优美,而是营造出幽玄之美。

2. 「暁に起きて見れば、水辺に紅葉散り、霜いと白し。流れの上に煙寒く立ちて、えも言はれぬあはれなり。」

(破晓起身,但见水边红叶散落,霜色极白。流水之上寒烟袅袅,竟生难以言喻的哀愁。)

作者通过细腻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色,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氛围,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一幅诗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言语难以表达的深邃之美。正契合幽玄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深远性。

3.「世の中は、常住ならんものかは。うつりゆく中に、あるともなしと思ふことのみぞ、まことなる。」

(这世间,岂有永恒不变之物?在变迁之中,唯有似有似无之物,方为真实。)

此类无常观与佛教的出世思想,并非以说教式的直白表达呈现,而是融入一句句文字之中,引导读者自行品味与领悟。这体现了幽玄超越表象、富含哲理、深邃内蕴的特点。

龙安寺的枯山水

在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中,十五组岩石在白砂波纹上镌刻着永恒的静寂。无论观者站在哪种角度都必定缺失一颗石头的影子的设计,从视觉上的“未完成”调动观者的心理补偿机制,实现了“少即是多”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幽玄的真谛。奈良正仓院的藏品唐代琵琶“枫苏芳染螺钿槽”上,漆面裂纹与螺钿剥落交织成的斑驳纹样,彰显着幽玄美学所推崇的“古色”之美——在时光侵蚀而褪色的器物中,裂痕成为通往历史深渊的幽径。大德寺孤篷庵的茶室“忘筌”则将幽玄推向极致:倾斜的床柱与刻意缩窄的躙口,在强加于来客的物理性“不自由”中,促进精神自由的抵达。就连茶碗天目釉流动的偶发的纹样,亦足以暗示宇宙太初之象。

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画家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图屏风》,群青色花卉浮现于极简的金色背景之上。花叶间隙舒展的余白并非空虚,而是留与观者自行补全朝露辉光与微风轨迹的留白。这种“以无绘有”的手法,与能乐师世阿弥提倡的“秘则为花”理念相通。舞台上主角止扇刹那的静止,恰似《徒然草》“人心之花易散”的余韵留白,未完成的动作化作情感漩涡。江户时代的莳绘漆器亦潜藏幽玄妙趣——根津美术馆藏“八桥莳绘砚箱”中,燕子花以抽象化的金色块面呈现,展现疏密相生的绝妙平衡。正是大胆留白创造的空间,孕育出“观无形之物”的幽玄世界观。

八桥莳绘砚箱

现代摄影家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通过曝光溶解海天界限,升华为雾霭般的混沌。这与从能剧舞台的黑暗中浮现的表演者面具所具有的时间性产生了共鸣——诞生于14世纪的幽玄美学,在银盐粒子中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重生。在作曲家武满彻的《十一月的阶梯》中,尺八与琵琶的碰撞如同缝合了寂静的裂痕一般展开,逐渐衰减的余韵空白本身成为了禅意的容器。就如同《徒然草》箴言在纸隙间培育的思维藤蔓,声音与静默交织的幽玄宇宙由此展开。

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

  • 更新时间

    2025年05月28日

  • 阅读量

  • 供稿

    外国语学院

  • 文字

    外国语学院

  • 图片

    外国语学院

  • 编审

    陈华 贾成俊

地址:丹阳市经济开发区正德路8号

电话:(0511)88150013

传真:(0511)88150072

邮编:212300

Copyright © 2018 k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4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