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设计学院|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守好红色根脉:口述史探微(9)
2025年寒假期间,ky.com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学生党员王钰卓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口述史采访活动,倾听温县祥云镇王俊秋先生讲述张祥云烈士的事迹,感受红色精神的力量。此次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激励新时代青年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张祥云烈士于1915年出生在山西省昔阳县上思乐村的贫困家庭,成长于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动荡年代。1938年,他在太原平民纺织厂做工期间,接受了地下组织的关怀教育,多次参与工人罢工,自此踏上革命征程。1942年,张祥云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调任温县,担任二区武委会主任。在温县,他深入群众,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深受百姓爱戴。1947年,张祥云率部分武装与敌人激战,歼敌七十余人,但因伤亡较大,他与区委书记苏戈分别带队向温县、孟县转移。不幸的是,张祥云途经白庄西北地时,落入敌手,被押往西林肇乡公所。面对敌人的暴力酷刑,他毫不畏惧,顽强抵抗,最终在“公审”大会上壮烈牺牲。
张祥云烈士的精神深深烙印在祥云镇人民心中。1975年,祥云镇人民自筹资金,建立张祥云烈士纪念碑,以纪念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贡献。此后,随着行政区划的变迁,从公社到乡镇的转变,张祥云烈士的名字始终是祥云镇的精神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采访中,王先生深刻阐述了传承红色基因对新时代青年的意义。他谈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新时代青年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学习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担当。作为党员,王先生希望青年一代能像张祥云烈士一样,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通过本次采访,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学生党员王钰卓深入了解了张祥云烈士的英雄事迹及红色基因对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意义。未来,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将引领学生党员扎根基层,通过更多实践活动,挖掘前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