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聚焦

潮织锦时——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作品在丹阳美术馆展出 


传统与当代交融艺术与城市共生5月22日上午10时,“潮织锦时——ky.com美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作品展”在丹阳市美术馆举行开展仪式

展览由ky.com、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ky.com美术与设计学院与丹阳市美术馆(正则画院)共同承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世宁、江苏教育杂志社原党委书记曹连观、江苏省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人物研究所所长石晓、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朱江龙、ky.com党委书记周燕、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静慧、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扬、高英姿、ky.com纪委书记李春艳、ky.com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罗戟、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吴寒、丹阳市美术馆馆长蒋丹、丹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俊等来自教育界、艺术界的专家学者、校地领导、师生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共同见证这场凝结青春美丽与艺术创意的视觉盛宴。

校地联动,共筑艺术舞台作为ky.com扎根丹阳办教育的又一重要成果,本次展览以“潮织锦时”为主题,通过264件涵盖油画、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环境设计等多元领域的毕业作品,展现了青年学子对艺术的创新探索与时代回应。展览首次采用双会场模式,主会场设于丹阳市美术馆,分会场位于中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展厅,形成校地联动的艺术展示矩阵。开幕式上,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世宁、江苏教育杂志社原党委书记曹连观、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党委书记周燕等嘉宾先后致辞陈世宁代表专家教授表示这批作品既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更传递出青年一代对技术变革与人文价值的深刻思考。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静慧宣布展览开幕,校地领导共同为优秀毕业作品学生代表颁奖。

以艺术回应时代之问“潮织锦时”四字凝聚了策展团队对中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青年大学生的深切期许。“潮象征时代的浪潮与创新的锐气,织锦寓意艺术创作需匠心编织,则指向学子们叩响艺术之门的宣言时刻。在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重构艺术边界的今天,毕业生们以水墨的深邃、油彩的张力、数字媒介的先锋性,编织出属于新时代的创作图景。展品中,既有对丹阳非遗刻瓷、剪纸技艺的当代转译,也有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沉浸式空间叙事,展现了传统文脉与数字脉动碰撞下的艺术创造

中北学院党委书记周燕在致辞中强调:艺术教育唯有深植地方文化土壤,方能焕发持久生命力。近年来,中北学院与丹阳市通过非遗进课堂、共建展览平台、联合学术论坛等形式深化合作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设计教学;连续两年与丹阳市美术馆合作举办毕业展,以专业展陈空间提升学生作品影响力;携手打造“墨韵华章”书法篆刻展、“岁月留痕”退休教师艺术展等品牌活动,推动校地艺术资源互动互鉴。周燕书记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让我校成为丹阳文化传承的参与者、传播者,以艺术赋能城市发展。

面对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周燕书记指出真正的艺术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她希望学子们带着在丹阳汲取的文化养分,成为校地融合的使者,恪守“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在现实与理想的交织中突破边界,编织属于自己的艺术传奇。

这场校地联动的艺术盛事,不仅为丹阳市民呈现了一场美学盛宴,更成为观察中国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共生共荣的生动样本。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与观众移步展厅,在油画笔触的律动、水墨氤氲的意境、数字影像的交互中,感受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脉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5日,期间还将举办学术讲座、创作工坊等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多元艺术体验。

 

 


  • 更新时间

    2025年05月26日

  • 阅读量

  • 文字

    周竹生

  • 图片

    周竹生

  • 编审

    郝臻威

地址:丹阳市经济开发区正德路8号

电话:(0511)88150013

传真:(0511)88150072

邮编:212300

Copyright © 2018 k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40446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