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歌响彻中北 红色基因浸润人心
《胜利之歌——歌声里的新四军》音乐党课在我校震撼上演
5月16日晚,ky.com起凤楼剧场内灯火通明,掌声如潮。由南京师范大学与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胜利之歌——歌声里的新四军》音乐党课在此倾情上演。丹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飞、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委员、中北学院党委书记周燕、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梁江歌、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钟伯坚、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鹏、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陈钢、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昱煜、ky.com党委副书记邵新一、副院长夏宏全、徐永辉、纪委书记李春艳、音乐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数百名师生、市民齐聚一堂,在18首红色旋律中重走铁军之路,于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汲取奋进力量。
新四军"重回"丹阳:历史回响与热切期盼
当天,一百余名身着新四军军服的演员列队步入中北学院校园,这支"铁军"的"归来",恰是对历史的深情呼应——80余年前,丹阳正是新四军江南抗战的重要战场。
1939年11月,新四军在丹阳延陵镇贺甲村全歼日军168人,史称"延陵大捷",创下江南敌后运动战歼敌纪录。从新四军挺进纵队成立到渡江北上……丹阳大地上,新四军书写了军事斗争与群众动员的壮丽篇章。演出前夕,这段历史已引发市民热切关注。
"父亲是抗战老兵,腿脚不便无法到场,但他反复叮嘱我要找到直播。"丹阳市民王学众的话语中满是遗憾与期待。丹阳新四军研究会会员项强则关注细节:演出中有没有歌颂延陵大捷的新四军抗日军民《反扫荡》战歌?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让这场演出尚未启幕便承载了厚重的情感。丹阳市丹凤幼儿园马老师更是激动,她看到中北学院音乐学院的演出预告后兴奋地说,节目里有她女儿参与的合唱团演出的节目。马老师的女儿在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就读,这台节目就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60名师生历经180天排练,呈现了这堂精彩的音乐党课。
全场景沉浸式体验:铁军风采震撼人心
"烽火初燃,军民同心!"随着舞台灯光骤亮,《白菜心》《保卫郭村》等战歌铿锵响起。演员们以合唱、情景剧、舞蹈等多元形式,再现新四军战士持枪冲锋、百姓推车支前的场景。舞台背景中,军号、大刀、奔袭、冲锋等画面通过全息投影跃然眼前,枪炮声、呐喊声与旋律交织,令观众仿佛置身历史现场。
"黄桥烧饼歌一响,我眼泪就下来了。"丹阳市民郭丹哽咽道。这首诞生于黄桥战役期间的民歌,以质朴歌词道出军民鱼水情:"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百姓帮。"中北学院学生唐崇泉在朋友圈写道。《刘老庄连连歌》唱到"八十二人抗击千敌军"时,全场屏息——"延陵大捷"76名新四军战士血染大地,长眠丹阳,那是烈士用青春热血铸就的丰碑。
最动人的共鸣来自茅山老区延陵的"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茅山老区延陵派出所副教导员薛晓静,薛晓静扎根这片英雄土地,她深有感触:"舞台上战士与老乡紧握的双手,和今日警民共同巡逻的画面重叠。铁军精神从未远离!"当《九九艳阳天》的悠扬旋律响起,年轻学子挥舞手机灯光,剧场化作星海,历史与当代完成了一场无声对话。
红色基因的创新表达:一堂"可感可学"的红色党课
"这不是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堂‘行走的红色党课’。"中北学院党委书记周燕表示,作为高校首演,这场音乐党课以艺术为桥,让红色教育活了起来。据了解,《胜利之歌——歌声里的新四军》18首歌曲分为"烽火初燃""鱼水情深"等五个篇章,其中16首诞生于江苏战场,堪称"红色音乐地图"。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赵宴会介绍,团队历时半年,从史料中挖掘曲谱,邀请抗战老兵后代参与排练,要让历史原味与时代审美共鸣。
创新贯穿始终。传统民乐加入交响编曲,《茉莉花》从柔美小调变为磅礴战歌;3D技术还原新四军战斗的硝烟;学生演员通过"角色日记"深入理解历史。"我们不是复刻历史,而是让青年与历史共情。"中北学院音乐学院院长韩中建点出深意:"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用歌声唤醒红色记忆,正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使命。从前年来中北学院演出的大型话剧《雨花台》到这次的音乐党课,思政教育我们牢记在心,刻骨铭心。"
这堂党课的效果远超预期。演出结束后,许多学生涌入后台与"新四军战士"合影。人文学院学生刘旭东在观后感中写道:"课本上的铁军军号铁血奔流变成了眼前的歌声与热血,我终于懂得了何为江山就是人民。"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演出虽然结束了,《新四军军歌》的余音还在观众耳边响彻,直至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观众还沉浸在久久的回味中。这一刻,历史与现实、艺术与思政完美交融。
80多年前,新四军在丹阳以血性与智慧开辟根据地;80多年后,他们的精神以歌声重归这片土地。正如新华日报交汇点薪火频道负责人所言:"红色基因的传承从未停止,它在新一代的创演中焕发新生。"这场音乐党课,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曲面向未来的奋进之歌。